近日,南方电网旗下的广西鑫盟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桂林银行股权,再度引发市场对桂林银行IPO上市的关注。
2023年8月,桂林银行进入IPO辅导期,接受中信证券的上市辅导,计划于2025年6月前完成。前不久,中信证券披露了第三期辅导报告。但桂林银行能否夺得广西首家上市银行“宝座”仍然存在变数。
2023年,桂林银行的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在息差收窄的趋势下,该行依赖利息净收入的风险增加。此外,除了不良率上升、资本充足率接近“红线”外,该行有四个监管指标踩了“红线”。
桂林银行内控问题频出,此前多名高管、负责人出事,该行因违法违规多次被监管处罚,该行的关联交易也受到质疑。
备受关注的是,2023年,桂林银行换了13名董监高,今年一季度,又有2人辞职。
诸多因素缠身,桂林银行的IPO还有戏吗?
12年IPO坎坷路
2022年3月22日,广西印发《广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文中提到,“2024年12月31日前,力争实现3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14000亿元、存款余额9000亿元、贷款余额7300亿元,1家城市商业银行进入上市辅导期。”
资产规模最大的桂林银行被寄予厚望。
桂林银行不负众望。2023年8月,该行接受中信证券上市辅导,进入约2年的辅导期,辅导计划将于2025年4月至6月完成后,制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
实际上,早在2011年,桂林银行就开始筹备IPO。
根据公开信息,12年前,桂林银行原董事长王能首次提出“争取5年内上市”目标。2015年,该行进行股东确权以谋求在新三板上市,一年后,又撤回挂牌新三板申请。时任行长于志才表示,这是出于对发展战略调整的考虑,希望在条件成熟时直接争取主板上市。
2019年,桂林银行新任行长、副董事长吴东表示,“将适时向广西证监局申报上市辅导,加快上市步伐,力争3-5年内在主板申报IPO。”
当年6月底,桂林银行召开2018年年度股东大会,讨论包括《关于启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关准备工作的议案》在内的多项议案。由此,桂林银行正式迈出了上市步伐。
为了IPO,桂林银行的动作频频。桂林银行发行两期二级资本债券,累计募资规模达40亿元。随后的3年时间,桂林银行先后完成了7轮增资扩股,募资金额达101.61亿元。其中,桂林银行最后一次募集的资金接近前6轮募资总和,同时也创下国内近5年来非上市银行单次配股募集资金的多项纪录。
对此,有投行人士表示,桂林银行在IPO前频频发债及增资扩股,目的是补充资本金、完善股权结构等,以图达到IPO条件。
不过,直到2023年8月,桂林银行才进入上市辅导期,已经低于市场预期。
根据辅导备案报告,桂林银行接受中信证券的辅导,共分为四个阶段,涉及历史沿革问题梳理,内部控制、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培训,完善公司治理运行、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以及辅导总结。
根据中信证券今年4月10日披露的第三期辅导报告,桂林银行还存在两个方面问题:其一,因历史原因,桂林银行存在少量自有房产未取得土地证、产权证或房产权证的情况;其二,该行在日常经营中涉及若干诉讼。
还有一年的辅导期,桂林银行能否顺利完成上市辅导?
多个监管指标“不及格”
即便桂林银行能顺利完成上市辅导,但能否成功闯关IPO,仍然具有不确定性。该行多个指标“亮红灯”、逼近“红线”。
亮丽的经营业绩是桂林银行冲击IPO的信心与底气。2021年至2023年,该行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5.12亿元、102.95亿元、114.93亿元,同比增长20.52%、8.24%、11.6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1亿元、16.24亿元、21.29亿元,同比增长22.57%、21.04%、31.09%。
2023年,A股市场上17家城商行中,5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家归母净利润下降。桂林银行的营收净利表现堪称优秀,但是,优秀中暗藏隐忧。
2023年,桂林银行的利息净收入达105.03亿元,同比增长20.5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91.39%。而非利息收入仅9.90亿元,同比增长8.6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67亿元,同比下降1266.08%。
在息差收窄的趋势之下,桂林银行高度依赖利息净收入,潜在的风险不小。
桂林银行有四个监管指标踩了“红线”。盈利能力方面的三个监管指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不含永续债)、成本收入比,2021年至2023年,桂林银行均“不及格”,其中,2023年,桂林银行的这三个指标值分别为0.43%、6.20%、37.02%(三个指标的监管标准分别为≥0.6%、≥11%、≤35%)。
桂林银行的存贷比也踩了“红线”。2022年、2023年,该行的存贷比分别为76.43%、78.06%(监管指标为≤75%)。
在资产质量方面,2022年、2023年,该行不良率分别为1.59%、1.66%,2023年上升了0.07个百分点。2023年,拨备覆盖率为146.65%,接近130%的监管红线。
截至2023年末,桂林银行共计逾期贷款76.5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7.01亿元。其中,3个月以上及一年以内的逾期贷款增势最为显著,由2022年末的10.81亿元增至14.80亿元,占比亦提升0.08个百分点至0.5%。
在资本方面,2023年,桂林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82%、9.72%、12.07%,均逼近监管红线,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0.61个百分点、0.66个百分点。
桂林银行向客户的授信也逼近红线。截至2023年末,桂林银行对桂林新城投资开发集团、桂林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的授信风险敞口余额分别为57.14亿元、66.31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2.68%、14.71%,逼近“不超过15%”的监管红线。
关联交易顽疾仍未改
桂林银行向两家客户的授信逼近红线,这一行为还属于监管部门备受关注的关联交易。
根据桂林银行2023年年度报告,桂林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桂林新城投资开发集团分别为桂林银行第一、第四大股东。
今年6月,桂林银行发布了一则重大关联交易公告,桂林润迈投资有限公司申请将5987万元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桂林润迈投资有限公司为桂林新城投资开发集团的控股子公司。
关联贷款展期,是否意味着风险暗藏?
桂林银行曾在关联交易方面吃过亏。2019年,该行与9家关联方发生重大关联交易。这9家中,有4家为时任副行长卿毅新近亲属控制企业,2家为卿毅新近亲属控制企业的关联企业,授信金额合计达26.87亿元。2020年示,卿毅新及近亲亲属控制下的企业中有7家公司涉及到桂林银行的关联交易,合计用信金额为15.6亿元,所涉交易内容为贷款、信托受益权回购。
公开消息显示,2020年4月,在桂林银行工作近13年的卿毅新正式辞职。2022年1月,卿毅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除了卿毅新被查外,2021年,桂林银行原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刘嵩、桂林银行临桂支行行长刘某华、时任临桂支行业务科经理廖某甲均因涉嫌违纪违法被判刑。
高管频频出事与桂林银行内控不足有关。事实上,因为经营违法违规,桂林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多次被罚。2022年底,桂林银行因关联企业授信管理不到位、违规清收处置不良资产、违规通过直销银行向“四证”不齐项目提供融资等被罚130万元。当年,桂林银行南宁宾阳支行被桂林银保监分局罚款110万元,主要涉及承兑汇票贸易背景审核不严,签发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信贷资金被挪用于银承汇票和信用证保证金,虚增存款;贸易融资资金被挪用至房地产领域等。
2023年8月,因代销基金方面存在“无证上岗”行为,包括基金销售系统记录存在不具备基金销售资格人员信息,将未经基金销售授权的分支机构纳入基金销售考核范围,网点负责人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通过客户群发送基金产品的宣传推介信息等,桂林银行以及两位业务负责人被广西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备受关注的是,2023年,桂林银行一下子换了13名董监高,其中6人任期未满。今年一季度,又有2名董监高辞职。在上市辅导期,如此大规模人事变动,实属罕见。
多项监管指标踩“红线”,不良率抬头最安全的配资平台,关联交易频频,人事大规模变动,桂林银行的IPO恐怕不会顺利。